○家庭、学校、社会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整体工程,他们既有各自固定的岗位职责,又有三者相互交叉的身份和义务。三者应该立足本职,各司其职,密切协作。
日前,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它的修订实施,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全社会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事实上,未成年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的问题。就此而言,每一个成年人都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找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为培养好党和国家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尽职尽责。
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家庭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就如白纸上第一次写上文字或涂上的颜色,会留下终身的烙印。父母在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经常说什么、做什么、教什么、看什么显得非常重要。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们总是在日复一日地给他们讲这说那,如果能像岳飞的母亲那样讲“精忠报国”,像孔融的母亲那样讲让梨,像孔子那样讲孝道等等,他们从小就逐渐知道了什么叫爱国、礼让、孝敬,就会在心里逐渐发芽、开花、结果。与此相反,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效应。
做什么,是父母亲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过程。教什么,是父母亲让孩子学会辨别正误、是非的过程。看什么,是父母亲带领孩子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父母亲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承担起思想道德教育的义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他们起示范作用。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等,无不透视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相对家庭教育而言,不但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而且还具有阶段性、可控性、稳定性的特点。从阶段性来看,从小学到中学,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从可控性来看,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接受德智体美劳知识和校规校纪教育,并使各课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和一定的量;从稳定性来看,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所以说,学校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由此可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未成年人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体验育人、寓教于乐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教书育人,是为师之德,为师之本。管理育人,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验育人,是在特定环境中培养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寓教于乐,是培养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途径。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爱动不好静。如果能结合他们的特点组织一些美育、娱乐活动,不但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更容易让他们在娱乐中接受德育教育。如让他们在画画中热爱生活和拥抱大自然,在声乐中陶冶情操,在文艺演出等活动中辨别善恶与真伪等。当然,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传统的做法,如升国旗、唱国歌、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学校教育,家庭和学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社会就像僧人脖子上的念珠,每个念珠(部门、行业、单位)都是个体,串起来才是整体。如果这些个体都能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强大的整体作用,就会形成靓丽的育人环境。如各级妇联能够重视学生家长的培训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家长们的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如各级共青团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争当“小公民”、“小记者”活动及“夏令营”等活动,就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各级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能够加强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可以避免污染未成年人心灵的问题;再如公安、宗教部门能够依法管理好网吧、宗教场所,坚决打击、取缔非法和违规活动,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培养下一代,就可以起到配合家庭、学校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社会教育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感。如果大家都能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就会自觉地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去抓,当成自己孩子的事去抓,当成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去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联体,缺一不可。虽然他们各自的岗位不同,但他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父母,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途径是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教育;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其目标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途径是通过讲授知识进行教育;社会教育的主体是党和国家的各职能部门及他们管辖的各层面的法人实体,其目标同样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途径是通过不同手段进行诱导教育和环境教育。
由此可见,家庭、学校、社会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整体工程,他们既有各自固定的岗位职责,又有三者相互交叉的身份和义务。于私而论,三者的成员都有子女和后代需要教育;于公来讲,都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立足本职,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才能把中央8号文件和“八荣八耻”贯彻落实好,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 上一篇: 孩子长不高警惕“性早熟”
- 下一篇: 用益智游戏拉回“网瘾”青少年